几个合伙人创业,股权应该怎么分,这个话题思路太发散,先引导大家将思维聚焦到以下几个细节问题上,明确股权分配的几个要素。
1、团队建设引导股权分配;
2、股权架构设计的核心;
3、股权进入机制、退出机制;
4、股权框架如何构建以及如何量化;
5、如何动态分配股权;
6、如何进行分红权的结构设计;
7、股东会的投票权如何设计;
8、董事会的投票权如何设计。
第一部分-团队建设
大家一起合伙创业,首先要面对的是创始团队建设,科学的股权架构的建设的价值,体现在我们要充分理解组建这个初创公司的时候,各个角色的诉求。
创始人ceo是企业的决策者,一定是企业的灵魂。如果初创企业的领导者更换,那我们会视为企业灵魂更换,初创企业的特点、标签、精神因素将会消失殆尽,会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当然这个特点针对的是早期的创业企业,不是成熟的企业或上市企业。
联合创始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合伙人,是创始人的左膀右臂。合伙人不仅仅是创始人的跟随者,更是创业公司梦想蓝图的铸造者,考虑联合创始人做股权架构设计,核心中的核心是考量他们的价值输出与诉求点在哪里。
早期的核心员工是公司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有很多忠诚性很强的员工,尽管能力一般,但是加入时间很早,态度踏实认真,也是早期创业环境里的贡献输出者,不容忽视。
再看资本,人是企业发展中的兵马,资本就是企业发展中的粮草,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发挥着核心命脉的作用。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企业发展状态如何,就会去观察企业账上还有多少钱,融资进行到了那一轮,作为评判一个企业发展的优劣的标准。融资规划与公司发展、人才引进、合伙人引进都是息息相关的。
第二部分-股权分配
创始人在组建公司的时候,在没有核心员工,没有投资人,没有资本方之前,最核心的两类人就是创始人与合伙人,这两类人如何做好股权分配,不仅仅是比例分配的问题,它实际上是一个立体化的结构,以及多方面的安排。如何能直观地让这两类人感受到公平公正,我们将采取一种动态量化的情况去描述。
在这种概念下,100%的股权将同时被分为四大模块:1.创始人独占;2.创始团队平分;3.按资金投入分配;4.按价值输出分配。这个理论是一个切蛋糕的理论。
在整个模型里面,创始人会独占一部分股份来保证一个较大的控制权,无论其他部分怎么分,这一部分是首先就应该保证出来的,数量为20%-30%。
联合创始人需要保证他们有一定的话语权,所以可以将股权划出一个8%-15%的份额留给所有的联合创始人均分,具体根据发起人的数量来定,原则上均分不超过3%。
因为均分太多会在后面对其他维度的分配造成很大影响,也是我们在各种环境中总结出的规律,比如这里如果分配太多,那后面大家再按贡献或者资金继续分配增加,整个股份会变得极其困难
资金风险承担这里,在组建一个初创公司的时候资金比较重要,但是它确切不是最核心的关键要素。很多比较传统的朋友,对于资金这个点上会比较重视,忽略了人力作为资本的价值,所以这里建议资金占股比例不要太高,一般在10%左右比较合适。
我们说的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人力资本驱动的互联网轻资产企业,非传统行业中的资金型企业,通过重资产的累积才能做起来的企业。
这个资金数量为大家约定到企业某一个阶段的资金数字即可,具体这个资金股占比是10%还是20%,可以给大家一个规律。10万以内以10%为标准,20万-30万为15%,30万-50万为20%,50万-100万为25%,100万以上就不多作考虑,上限为30%,因为一个这样的企业大家没必要出太多资金,通过后续的发展可以进行融资规划来完成。
价值贡献判断,这个是初期企业股权分配的重中之重,即为如何量化人力资本价值的贡献,价值输出的建议份额应该在30%-60%。
如何量化合伙人在企业中的价值:
一、看你的过去:基于人员之前的履历,是否是在垂直的相关领域工作,工作的年限,确认一下之前的贡献能力。
二、看你的未来:你在现今公司中单人的角色,你在公司整体的布局中占有的位置。
三、采用动态分期成熟方式来分配这部分的股权。
第三部分-分红权结构设计
分红权的结构设计,一般是按照不同阶段来进行划分的,分红形式包括项目分红、期权池分配、股东分红。
对于以短期利益驱动的合伙人或核心员工,可以在项目分红这里考虑的多一些,因为股权对于他们来说短期内没有什么竞争优势,特别是项目分红会在直营连锁形式运作的公司使用广泛,包括餐饮、教育类公司等。
期权池的预留和设计属于公司未来发展的一个希望,可以激励核心员工吸引优秀人才的非常好的方式,包括未来投资人进入的时候对于股权结构的评估将会十分看重。
所以,企业需要在投资人进入之前提前预留期权池。在预留期权池的时候,未来可以将短期的客户、业务、资源支持者采用项目分红加上期权池的方式予以绑定。
股东分红强调以下两个部分:首先是属于对公司发展有中长期价值贡献且贡献输出能力持续性比较强的人和资金,包括创始股东以及投资人;其次建议创始人分红权是合伙人平均的2-4倍,拒绝平均分配。人力资本/轻资产驱动的公司,尽量做一个同股不同权的设计以至于权衡利益与权利的分配。
第四部分-股东会投票权设计
在同股同权的基础上初创公司股东会投票权有5条天然的生命线,这些都是控制权要素点,而创始人层面要思考的是如何绊随着融资节奏一步步稀释,整体防止控制权的丢失,涉及的内容是从公司层面整体出发的。
1、67%绝对控制权,有权修改公司章程、增资扩股等;
2、51%相对控制器,对重大决策进行表决控制;
3、34%否决权,可否决股东会一切决策;
4、10%有权申请公司解散,(超过公司10%的股东有权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可提出质询/调查/起诉/清算/解散公司);
5、代位诉讼权1%,亦称派生诉讼权,可以间接调查和起诉权(提起监事会或董事会调查)。
第五部分-董事会投票权设计
董事会的决策机制区别于股东大会,按照一人一票制进行,董事会成员由股东会按公司章程选举产生,董事会对股东会直接负责。
某些特定董事会拥有相应特殊权利,如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既不等同于公司股东也不等同于公司董事,且不是传统法律意义上的“普通合伙人”,无需承担企业无限连带责任。
阿里巴巴合伙人委员会拥有提名简单多数(50%以上)董事会成员候选人的专有权。这也是马云在阿里ipo时仅拥有7.8%股权确能牢牢控制阿里巴巴的主要原因。
董事长与副董事长由董事会以上全体董事的半数选举产生。三分之二以上董事会成员投票通过,公司依据董事会议事规则执行。三分之一以上董事会或监事会,可以提议召开董事会临时会议,董事长应当自接到提议后10日内,召集和主持董事会会议。
第六部分-股权成熟机制
大多数轻资产的互联网公司都是基于人的价值输出带动公司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人力资本的不确定性太强,特别是一些核心关键岗位(通常就是合伙人/联合创始人)一旦发生人力价值输出终止通常给公司带来的伤害也是毁灭性的。这样不仅让公司无法正常运营,同时也带走其名下的股权,给后期的发展埋下深深的隐患。
所以,股权成熟期可以设置在3-5年,创始团队成熟机制尽量保持一致。立刻成熟份额应基于合伙时间确定,比如3个月5%或6个月10%等。
以4年成熟期为例,成熟机制可以是:
1+1/36(第一年底分配一次,一年后每月分配一次);
1+1+1+1(每年底分配一次);
2+2(每两年分配一次)。
或:
3+1(第三年分配一次,及第四年分配一次);
1+2+1(第一年及第三年、第四年各分配一次)。
创始团队股权成熟机制尽量保持一致。
期权池比例的确定,一般有种三个方式:
1、投资人要求的比例确定;
2、根据创始团队的情况确定;
3、商业模式设计确定。
期权池的来源:通常情况下建议创始团队之间确定好股权比例后,同比例稀释一个(前面三种方式确定的比例)期权池,然后把期权池设计成xxx股(自由约定,以方便计算和统计为主)。
有的创始团队早期期权池预留特别大(一般是指在30%以上),这样也有一定道理,一方面避免再次增发带来麻烦,另一方面对于创始人集中投票权操作方式的也是不错选择,后期再做期权池的切割,形成一个小的资源型期权池,用于以小博大的商业操作模式。
如果真的是这么做的话,最好记住的一点是,要约定好在某个阶段/事件前,期权池剩余没有发完的部分要按照最开始参与同比稀释的创始团队成员的比例(第一次稀释时的比例)返回到各自名下。
但是预留较大期权池也是有一定的隐患和后期的纠纷,对于期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可能会造成不恰当的操作,也就是说就是很可能发多了,反过来,损失的是创始团队成员的利益。
早期股权持有模式持有模式:代持、持股平台。早期核心员工承诺的激励可以先采用代持,天使轮以前都建议采用代持来操作。
比较合适的期权激励计划:建议是天使轮后,a轮前实施第一次激励计划,这一次大概会花掉整个期权池的1/3。因为越是早期,对于核心员工来讲风险越大,所以这一次对于整个期权池的消耗是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