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票据承兑、贴现业务有所增长,票据利率总体回落,票据电子化促进企业使用票据显著增多。
一、票据市场运行特点
承兑、贴现业务有所增长,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2018年上半年,票据承兑发生额为8.44万亿元,同比增加2.04万亿元,增长31.96%。同期,票据贴现发生额为4.29万亿元,同比增加9372.76亿元,增长27.98%。
6月末,票据承兑余额为10.36万亿元,较年初增加5781.45亿元,增长5.91%;票据贴现余额为5.23万亿元,较年初增加6342.65亿元,增长13.79%。
承兑、贴现面额趋于小额化,票据业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效能进一步提升。上半年,票据承兑笔数998.66万笔,同比增长148.04%;承兑平均面额84.49万元,同比下降46.8%。面额500万元及以下小额票据承兑张数为972.21万笔,在承兑业务中占比达到97.35%,进一步印证票据业务支付结算功能增强。
同期,票据贴现笔数189.46万笔,同比增长176.14%;贴现平均面额226.25万元,同比下降53.65%。面额500万元及以下小额票据贴现金额为2.82万亿元,在贴现业务中占比34.13%,比去年同期提高15.5个百分点,说明小额票据的接受程度显著提高。
(1)从承兑、贴现期限结构看,票据承兑期限结构集中于长端。
上半年,6个月以上的电票承兑业务在市场中占比达到76.17%,反映实体经济在选择票据作为支付工具时尽量拉长到期期限,延长资金使用周期。
票据贴现期限结构集中于半年期和足年期。3-6个月和9-12个月的电票贴现业务在市场中占比分别为40.84%和41.27%,这是因为半年期和足年期票据交易更为活跃、流动性相对更好,因此银行也更倾向于贴现相应期限的票据资产。
(2)从行业分布看,纸票承兑、贴现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
上半年,承兑业务中,出票人所在行业为制造业的占比为38.54%,批发和零售业的占比为27.57%,建筑业的占比为10.91%;贴现业务中,贴现申请人所在行业为批发和零售业的占比达到59.69%,制造业的占比达到23.26%。
(3)从企业规模看,票据业务成为中小微企业获得金融支持的重要渠道,商票在大型企业中使用更为广泛。
上半年,在纸票业务中,出票人为中小微企业的票据占比达到69.65%,而大型企业在商票承兑中占比达到54.6%;贴现申请人为中小微企业的贴现票据占比达到88.88%,其中小型企业市场占比达到60.41%。
(4)分地区看,上半年,江苏、广东、山东、浙江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均较为突出,四省合计在全国占比分别为43.11%和41.56%,反映了这些地区实体经济的活跃度较高。
(5)增速上看,贵州和青海承兑同比增速分别达到108.45%和92.79%,青海、宁夏和山西贴现同比分别增长224.27%、184.14%和174.92%。
(6)从交易情况看,地区集中度较高。上半年,广东转贴现交易在全国占比达到21.87%,主要是转贴现较为活跃的部分股份制银行集中于该地区;
同期,上海质押式回购交易在全国占比达到26.55%,在沪部分国有大行机构开展票据资金业务较为活跃。从交易增速上看,云南和新疆票据交易在全国总量下降情况下出现了较快增长,同比增速分别达到135.7%和116.73%。
二、票据交易活跃度有所下降
2018年上半年,票据交易发生额为21.28万亿元,同比减少5.15万亿元,下降19.48%。分交易类型看,转贴现17.4万亿元,同比减少5.49万亿元,下降24%;质押式回购3.88万亿元,同比增加3455.93亿元,增长9.79%。
(1)分机构类型看,股份制商业银行是票据市场最为活跃的机构类型,同时也是交易下降最多的交易主体。
上半年,股份制银行票据转贴现18.7万亿元,在市场中占比53.72%;同比减少9.81万亿元。同期,股份制银行质押式回购发生额为2.13万亿元,在市场中占比27.47%;同比减少8199.3亿元。
同时,大型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则是票据交易增加较多的机构类型,上半年交易额分别为6.82万亿元和3.9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加9366.39亿元和8637.3亿元。
(2)从交易期限结构看,短期化特征更趋明显。
上半年,剩余期限为3个月以内的票据转贴现市场占比为35.23%,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46个百分点。
同期,质押式回购业务主要集中在7天期以内,占比达到64.61%;其中隔夜回购占全部回购的22.59%,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8.24个百分点,票据产品在货币市场中的短期、超短期融资性特征日益明显。
三、票据利率总体冲高回落
(1)从总体水平看,2018年上半年,票据贴现加权平均利率为5.3%,同比提高50个基点;转贴现加权平均利率为4.85%,同比提高70个基点。
受市场利率中枢上行影响,票据利率有所上涨,表明实体经济票据融资成本上升,但仍远低于一般贷款利率。根据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票据融资成本低于一般贷款利率43个基点。
(2)从走势看,票据贴现和转贴现利率总体呈现了冲高回落走势。
票据利率高点在一季度末,年初企业信贷需求旺盛,银行贷款投放积极,票据规模不断压缩,导致票据供过于求,市场利率不断走高。进入二季度以后,银行贷款投放趋于谨慎,信贷规模趋于宽松,银行持票意愿上升,特别是6月末,票据利率较快下行。
上半年,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3.55%,同比下降26个基点;从走势看,质押式回购利率整体呈现震荡走低。质押式回购与市场资金面情况密切相关;质押式回购利率与银行间市场7天回购利率(dr007)高度正相关,而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呈负相关关系。
上半年市场资金面总体相对平稳,但个别时点趋紧导致质押式回购利率有所波动。
四、运行特点原因分析
票据电子化促进企业使用票据显著增多,企业使用票据可以降低财务成本。同时,相对于传统纸票业务,电票不存在假票、变造票等风险,且电子化背书成本更低、更便捷。
根据《关于规范和促进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的通知》(银发[2016]224号文)要求,自2018年1月1日起,单张面额100万以上均需通过电票办理,票据电子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2018年上半年,电票承兑发生额为7.71万亿元,在承兑业务中占比91.43%;6月末,电票承兑余额为9.39万亿元,市场占比90.69%,电票已成为票据市场的主要介质。上半年,电票企业间背书次数为2495.45万次,环比大幅增长70.67%,企业对票据的接受和使用程度显著提升。
五、银行存款压力上升,促使承兑和贴现业务较快增长
(1)从承兑和贴现业务开展情况看,二者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86,且呈现明显的周期效应,即月初走低、月末冲高的脉冲式波动,反映了银行对资金的周期性需求特征,也与银行月末存款考核的周期相吻合。
自2016年10月以来,人民币非金融企业存款增速有所放缓。承兑保证金存款和贴现资金留存均可以为银行带来非金融企业存款,因此商业银行通过加大承兑和贴现业务营销力度,提高非金融企业存款水平。
六、政策环境趋严,促使票据转贴现交易活跃度下降
票据转贴现受政策影响呈现阶段性波动,其中1月中旬-2月上旬和5月以来两个阶段转贴现交易显著低于平均水平。
年初以来,政策环境趋严促使机构开展票据交易更趋规范和谨慎,转贴现交易活跃度出现一定程度下降,1月18日-2月14日转贴现日均交易额为1219.43亿元,比上半年平均水平低13.8%。
4月27日资管新规正式发布后,票据资管产品大行开始暂停票据资管业务,导致转贴现交易量下降较快,5月以来转贴现日均交易额为1035.82亿元,比上半年平均水平低26.78%。
关注银承库,更多理财姿势等你解锁
责编丨小银
来源 | 原文《2018年上半年票据市场运行分析报告》全文将刊载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主办《中国货币市场》杂志2018.7总第201期
作者 | 罗丹阳、王亮,上海票据交易所